格里歐Francesco Grillo (鋼琴)
「標題音樂」是浪漫時期音樂作品的一大主流,它關乎的主題,可以是如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純內心小劇場式的自白故事,也有柴可夫斯基從莎劇中汲取靈感凝成的《暴風雨》。而在各類巧思之中,最為傳唱不歇的一類當然還是「大塊假我以文章」:枝頭好鳥、水面落花可以成文,更可以入樂,當貝多芬化晴晝雨雷、蟲鳴鳥囀、旖旎風光、人間百態為一方《田園》,聆者徜徉其間、翳入物我合一、天人交會的妙境之時,應該也不難想起早於該曲將近百年的《四季》。
就「以樂寫景」而言,韋瓦第的春、夏、秋、冬比之《田園》的鄉間風情,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它膾炙人口的程度,可能還更勝於《田園》,對接受過完整音樂訓練、古典爵士雙棲的義大利鋼琴家格里歐來說,把這樣一首自幼熟稔的曲目從小提琴協奏曲改編為「擊弦樂器」的鋼琴版本,其間雖不無困難,卻更體現出《四季》的詩意與音樂價值,他也特意於改編及演奏中,以鋼琴重現原本小提琴獨奏與樂團之間的對話爭鳴;與之相映的,則是本輯另外收錄的布梭尼改編巴赫名作《夏康》及《我呼喚著耶穌基督》,還有拉赫曼尼諾夫同樣為自己鋼琴演奏所需而改編的巴赫第三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全片創意與挑戰兼具,堪稱格里歐繼2011年HighBall、2012年Otto、2013年Frame之後,蓄積數年而發的最新、也是曲目最古典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