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被譽為「音樂之父」,因為他總結了巴洛克時代複音音樂藝術的語彙,為日後三百年的單旋律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的鋼琴平均律、無伴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組曲、布蘭登堡協奏曲、管弦樂組曲、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等作品,都會後世的音樂風格、技巧有很大的影響。巴哈一生創作的樂曲超過一千首,其中有兩百首的清唱劇、數量龐大的鍵盤作品,其中包括為大鍵琴、管風琴所創作的名作。
巴哈和韋瓦第、韓德爾、泰雷曼等人同時代,都是巴洛克時代晚期的人物,巴哈的音樂作品不走前衛實驗的路線,相反的,他比較喜歡將前人的主張和理論綜合整理成與他的理念相合的創作手法。這六張CD中,收錄了巴哈101首的知名樂章,全長超過七個半小時的巴哈動人樂章,其中知名的像是「郭德堡變奏曲」曾出現在電影「人魔」中、大鍵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聖誕神劇、聖詠前奏曲、賦格的藝術等等。演奏的人則包括了小澤征爾、葛魯米歐、長笛家威廉班奈、小號家安德烈等。
巴哈的音樂講究對位和規律的節奏,偶爾他會創作出非常優美的旋律,樂曲因此成為經常被演奏和廣受喜愛的名曲。但對巴哈而言,這些音樂都是他事奉上帝的表達工具,他用非常虔誠的心在創作這些樂曲。他將每一首樂曲都視為獻給上帝的創作,也因此也多了一份莊嚴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