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雜誌:‘威爾第這份傑作,在這份演出裡,充滿了氣勢、雄渾和華麗光彩。這整份錄音讓我們看到這組演出者試圖要呈現出一份氣勢奪人、音樂豐富且熱情洋溢、又細膩深入的威爾第悲劇。每次聽來都讓人興奮不已。’
卡拉揚對奧泰羅一劇的演出非常著迷,也非常有信心。他先後和多位知名的奧泰羅男高音合作過,其中最頂尖的就是本片的加拿大男高音維克斯,和上一代的義大利男高音摩納可。摩納可留下過一份膾炙人口的錄音,搭檔的是與摩納可一樣以大嗓門著稱的頂尖義大利女高音提芭蒂,這兩位歌唱家都是肌肉型的歌唱家,尤其是摩納可,他適合唱奧泰羅的原因正好也是他的弱點:他的每一個聲音都在用力,所以唱奧泰羅這樣吃重而戲劇男高音的角色剛好,卻不能壓低嗓子來唱輕柔的樂節。而提芭蒂的聲音也類似,她雖然有極弱的半開口音,但在錄音間聽來還是很難有說服力。或許正是這個原因,讓卡拉揚在一九七六年找名導柴菲瑞里到薩爾茲堡合作此劇時,就心生要一份有別於傳統,能夠在高亢戲劇性和細膩內心戲兩方面都有所表達的奧泰羅。他於是找來維克斯和芙蕾妮,維克斯的奧泰羅成名很早,早在一九六零年他才三十四歲時,就已經憑此劇備受好評,他當時就和賽拉芬合作過一份錄音,當時合作的是德國女高音黎珊涅克,他的奧泰羅揉合了義大利傳統戲劇男高音的勇猛豪壯和華格納英雄男高音的細膩威嚴,在歌劇史上堪稱一絕,非常罕見,因為他能粗能細,在這一類型的男高音中,這種特質非常稀有。更成功的是卡拉揚找來一般不會聯想到黛絲德蒙娜一角的芙蕾妮,芙蕾妮一直是抒情女高音,黛一角對她來講是吃重了些,但是卻正對卡拉揚想要表達的風格,也因此造就了這份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