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大導演李察艾登保祿拍攝成電影,獲得三項奧斯卡提名,劇中的插曲「What I Did for Love」更成了不朽經典
1975年,舞者出身的百老匯編舞兼製作名家麥可班奈特與「往日情懷」的好萊塢電影配樂大師馬文漢姆李許等人攜手合作,推出音樂劇《歌舞線上》,根據實地訪談許多小牌歌舞演員所得到的喜怒哀樂,把劇院幕後的一切搬到台前。它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場景,沒有華麗的戲服,觀眾有如導演一樣,親身經歷了一場歌舞演員甄選的過程,但是卻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充滿了許多深刻的人性反應和自省。故事描述一群歌舞演員報名角逐一齣新戲的演出機會,導演要求進入決選的人分別說出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藉以作為角色設計的參考。所有演員都站在舞台前緣一條白線後面,輪到「自白」的時候才走到前面。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力爭上游的演員心底的惶恐,他們成長過程的酸甜苦辣,以及演藝界的複雜。上演之後,它不但獲得普立茲最佳戲劇獎,更在1976囊括了最佳戲劇,作曲,燈光,編舞,女主角,男女配角等九項東尼獎。1985年,它被大導演李察艾登保祿拍攝成電影,獲得三項奧斯卡提名,劇中的插曲「What I Did for Love」更成了不朽經典。1990年四月,由於孕育者麥可班奈特病逝,沒有人繼續督促,才忍痛下檔。它締造了驚人的票房,總共演出6137場,成為百老匯「長壽」紀錄的新盟主,直到被「貓」打破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