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套唱片收錄了巴洛克時期的重要作品。類型雖然以宗教音樂為大宗,但是也有如管弦樂協奏曲、《四季》小提琴協奏曲這樣的世俗音樂。前兩張唱片的作曲家來自德國、義大利與英國,如:韋瓦第、韓德爾、蒙台威爾第、帕海貝爾、普賽爾、巴哈、嘉布里耶利與阿雷格里。
「巴洛克」是西班牙文,原指一種奇形怪狀,又醜又大的珍珠,後來被拿來形容歐洲十七世紀的建築風格,最後更被使用到繪畫、音樂等藝術領域。巴洛克風格華麗、誇大,無怪乎和先前的文藝時尚比起來,被視作「稀奇古怪」,一時無語形容,只好拿「巴洛克」來姑且稱之。這句詞原本來帶著貶意,曾幾何時,巴洛克時代的音樂、藝術作品,開始被人用「高貴典雅」來形容了。當年的革命、開創性,都在成為歷史陳跡後為人所習以為常,但這並不抹煞巴洛克時代的歷史價值,透過它對過往社會的解構與改造,後世古典、浪漫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才得以被開拓出來。
這一套唱片收錄了巴洛克時期的重要作品。類型雖然以宗教音樂為大宗,但是也有如管弦樂協奏曲、《四季》小提琴協奏曲這樣的世俗音樂。前兩張唱片的作曲家來自德國、義大利與英國,如:韋瓦第、韓德爾、蒙台威爾第、帕海貝爾、普賽爾、巴哈、嘉布里耶利與阿雷格里。
由於義大利是巴洛克音樂的發展重鎮,因此,一般人對於法國這個地域感到比較陌生。事實上,法國的音樂在巴洛克時期發展出與德義有別的風格,要全面了解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一定不能忽略法國。第三張唱片是法國作曲家的專輯,收錄了愛樂者或許不熟悉,但是值得一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