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芙彩克,次女高音/沙瓦利許、馬利納、泰特、雅諾夫斯基 指揮 費城管弦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聖馬丁室內樂團
1834年,當21歲的華格納與作家好友艾普渡過夏日假期,他讀了許多小說,這讓他興起創作靈感:一首交響曲、一首劇樂和歌劇「愛的禁忌」。「愛的禁忌」是以莎翁的劇作「一報還一報」改寫的,此作對中產階級的道德觀多有攻擊,將全劇背景設在西西里島,並採取貝里尼式的美聲歌劇風格寫成,全劇在1836年首演。至於交響曲,華格納聲稱這是以貝多芬第七、八號交響曲為模範寫成的,但只寫了第一樂章,第二樂章只留下鋼琴譜。此作對大多數人而言比較像舒曼的作品,它在華格納生前一直不為人知,直到他過世三年後才被人發現,配器也是柯西瑪委人代筆的,直到1988年才由本片指揮沙瓦利許進行首演。華格納在1839年看了白遼士「羅密歐與茱莉葉」後,興起將歌德的浮士德改寫成音樂,最後只寫出一首序曲,此曲可以看到華格納遊走在梅耶貝爾和李斯特交響詩的風格中。「黎恩濟」是華格納生平第三部歌劇,在1840年完成,這也是華格納成熟期以前的作品,其序曲格外受到喜愛。「哥倫布」原是艾普的劇作配樂,後來全作也曾經配合該劇上演過、「仙子」則是改寫自卡洛郭濟的「蛇蠍女人」。片中有三首華格納成熟期的作品:「致敬進行曲」是1864年為巴伐利亞國王露德維二世生日所寫,「皇帝進行曲」則是為慶祝普法戰爭獲勝而寫。後者原始版附有合唱團,這份錄音則採用華格納改編的管弦樂版。「慶典大進行曲」則是為慶祝美國獨立宣言百年紀念而寫。片中最有名的作品是五首魏森東克夫人歌曲集,這是華格納與魏森東克夫人愛情與知性往返的結晶,完成於1858年,當時他正在譜寫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原來伴奏是鋼琴,後來則將「夢」改為管弦樂伴奏。這是華格納的習作,他打算將之用在大型作品中,但並未實現想法。本片這份管弦樂版的錄音則是1976年德國現代作曲家漢徹改寫的。「齊格菲牧歌」是華格納獻給妻子柯西瑪的生日禮物,於1870年聖誕節當天早上,在華格納琉森湖的別墅樓梯間首演,此作原名「特里卜森牧歌」,是以別墅所在地命名的,此作一開始的鳥鳴動機來自歌劇「齊格菲」第二幕的森林低語,這是華格納對愛子齊格菲關愛之情的音樂延伸。
【Track list】
華格納
CD 1
1. 愛的禁忌,序曲
2. E大調交響曲
3. 浮士德序曲
4-8. 魏森東克夫人歌曲集(漢徹改編為女低音與室內樂團版)
9. 「黎恩濟」序曲
CD 2
1. 哥倫布序曲
2. 「仙子」序曲
3. 致敬進行曲
4. 皇帝進行曲
5. 慶典大進行曲
6. 齊格菲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