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指揮家、鋼琴家與作曲家多重身分的普列文逝世於2019年2月,享年89歲。普列文出生於柏林,6歲就進入柏林音樂學院,1939年移居至美國,早期於好萊塢展開他的作曲事業,並贏得4次奧斯卡金像獎:《金粉世家》、《波吉與貝絲》、《艾瑪姑娘》以及《窈窕淑女》。1967年普列文獲得邀請成為休斯頓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緊接著1968至1979年間擔任倫敦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在此期間,他與樂團獲邀在BBC電視台擁有自己的演出節目系列,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指揮家,同時也拓展他的俄國、法國與英國的交響樂曲曲目。
為紀念普列文,華納古典整合了1971-1987年間他在EMI與Teldec廠牌下的所有錄音,絕大多數的錄音出自他與倫敦交響樂團11年間的合作,其餘還有匹茲堡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與皇家愛樂,曲目之廣包含古典與爵士,以及由普列文擔任指揮、鋼琴演奏與自己作曲的作品。合作的器樂名家有:鄭京和、甘乃迪、魯普、羅梅洛、拉維‧香卡、托特里耶等人,聲樂家則有珍娜‧貝克、芭托等。其中有至少6張專輯曲目為首次以CD形式發行,並最後附贈一張由Jon Tolansky所製作的紀錄CD《記憶中的普列文André Previn – A Memoir》。
§ 曲 目 §
CD1
1-4 拉維‧香卡:為西塔琴與管弦樂團而作的協奏曲
5-7 拉維‧香卡:為西塔琴與管弦樂團而作的協奏曲 (彩排片段)
拉維‧香卡〈西塔琴〉特倫斯‧艾默里〈曼波鼓〉倫敦交響樂團
CD2
1. 蓋希文:藍色狂想曲
2. 蓋希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3-5 蓋希文:F大調鋼琴協奏曲
6. 蓋希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彩排片段) / 首次CD形式發行
普列文〈鋼琴〉迪‧佩耶爾〈單簧管〉史奈爾〈小號〉倫敦交響樂團
CD3
普羅高菲夫:亞歷山大尼夫斯基
倫敦交響樂團
CD4
L.S.O. GALA CONCERT / 首次CD形式發行
1. 艾爾加:《安樂鄉》序曲,作品40
2. 伯恩斯坦:《憨第德》序曲
3. 佛漢威廉士:《綠袖子》幻想曲
4. 安奈斯可:A大調第一號羅馬尼亞狂想曲,作品11
倫敦交響樂團
CD5
1-10 華爾頓:伯沙薩王的盛宴
11-14 華爾頓:依據布瑞頓的即興曲主題的即興創作
倫敦交響樂團
CD6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鉗》(前半)
倫敦交響樂團
CD7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劇《胡桃鉗》(後半)
倫敦交響樂團
CD8
1.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作品49
2. 柴可夫斯基:斯拉夫進行曲,作品31
3. 柴可夫斯基:《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
倫敦交響樂團
CD9
布拉姆斯:F小調鋼琴五重奏
普列文〈鋼琴〉耶魯四重奏
CD10
1-3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4-6 布魯赫:g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帕爾曼〈小提琴〉倫敦交響樂團
CD11
拉赫曼尼諾夫:E小調第二號交響曲
倫敦交響樂團
CD12
1-4 貝多芬: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作品67
5. 貝多芬:普羅米修斯序曲,作品43
倫敦交響樂團
CD13
蕭士塔高維奇:C小調第八號交響曲,作品65
倫敦交響樂團
CD14
1-3 華爾頓:第二號交響曲
4. 華爾頓:《朴茨茅斯岬》序曲
5. 華爾頓:《史卡皮諾》序曲
6. 藍伯特:格蘭德河
克里斯蒂娜‧歐提茲〈鋼琴〉倫敦交響樂團
CD15
1-7 普羅高菲夫:彼得與狼,作品67 (英文口白)
8-27 布列頓:青少年管弦樂入門,作品34 (英文口白)
倫敦交響樂團
CD16
1-7 普羅高菲夫:彼得與狼,作品67 (德文口白)
8-27 布列頓:青少年管弦樂入門,作品34 (德文口白)
倫敦交響樂團
CD17
1-13 維多利亞時代通俗歌謠集
羅伯‧提爾〈男高音〉班傑明‧羅森〈男中音〉普列文〈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