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雷西:聖母悼歌

柯克比、鮑曼
福茂 2012-07-03
優惠價
NT$188
商品編號: 28947840299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義大利作曲家裴高雷西生於十八世紀初巴洛克時代後期,得年僅三十六歲。他的作品代表了那個時代正要從巴洛克進入洛可可的過渡風格,具有巴洛克的餘風,但已經聽得到古典時代更簡潔的和聲要求。裴高雷西的作品中,有兩部後世始終上演不輟:一部就是本片的「聖母悼歌」,另一部就是莊歌劇「女僕變情婦」。裴高雷西在世時是當時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詼諧的莊歌劇是他擅長的風格,所以如此悲情的「聖母悼歌」會受到後世喜愛,著實令人料想不到。

「聖母悼歌」是一七三六年他應義大利卡伐利聖路易兄弟會的委託所寫,這個兄弟會以行善為首務,廣布於義大利各城市,每年他們在耶穌受難日都會舉行冥想以榮耀聖母瑪麗亞,這時他們就會演奏「聖母悼歌」,表現聖母哀悼耶穌受難的心情。早期他們用的是亞歷山大史卡拉第所寫的「聖母悼歌」。九年後,因為當時巴洛克曲風已經不受歡迎,史卡拉第的「聖母悼歌」被嫌太老套,所以就委託裴高雷西另創此曲。此曲之所以迷人,是因為裴高雷西用古典樂派的手法創寫,但一開始那段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的二重唱,卻是用巴洛克時代一快一慢交替進行的曲風寫成,而且採用巴洛克時代偏好的小調,而不是古典樂派的大調。作品在當時就大為流行,不僅樂譜一印再印,許多作曲家也趨之若鶩,不斷加以改編,連巴哈也將之改成清唱劇。

這份錄音是柯克比在一九八八年錄下,最特別的地方是當時少數率先將次女高音聲部替換成假聲男高音來演唱。這個作法日後蔚為風潮,二十多年來,後起的錄音,幾乎都延用這種組合方式。
訂購須知
1.因發行日期較久遠,可訂購不一定有庫存,建議請先詢問有無現貨商品。 383.下單訂購後若因無庫存且代理商無法訂購,將會退款給您。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