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男中音葛哈爾,原本就讀醫學並且兼修哲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投身於歌唱事業
2002年灌錄舒伯特【冬之旅】贏得日本唱片藝術和德國回聲雜誌大獎。2003的專輯舒伯特【美麗磨坊少女】獲得德國回聲大獎
特別專注於藝術歌曲詮釋的研究,被譽為「重新定義當代德文藝術歌曲詮釋標準的男中音」
個人首張概念專輯,收錄近十年來首度詮釋多位不同作曲家的作品
今年(2012)二月曾來台參與台灣國際藝術節演出的德國男中音葛哈爾(Christian Gerhaher),近年來已經成為樂壇公認的費雪狄斯考接班人,是樂壇中很少數將主力放在藝術歌曲演唱上的歌唱家,本張專輯在老搭檔胡伯的伴奏下演出,默契極佳。兩人長期配合,合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得獎作品。
葛哈爾原本就讀醫學並且兼修哲學。天賦異稟的他,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在慕尼黑高等音樂院學習歌劇和藝術歌曲演唱,一九九八年贏得巴黎「藝術」國際歌唱大賽,二○○三年所灌錄的舒伯特「冬之旅」專輯,贏得德國唱片回聲大獎,之後的「美麗磨坊少女」又在隔年贏得同一大獎。從此他特別專注於藝術歌曲詮釋的研究,被譽為「重新定義當代德文藝術歌曲詮釋標準的男中音」。
這張他個人的首張概念專輯中,收錄了近十年來首度演唱的多位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專輯名為「遙不可及的愛」為他已經廣受讚譽的藝術歌曲演唱,再添光采。專輯中,涵蓋了兩個維也納音樂學派的作品:一是維也納的古典學派(Viennese Classicism),代表的人物為貝多芬與海頓,另外是維也納學派(the Second Viennese School),代表人物則包括荀白克、貝爾格等。而收錄在此的作品則有著共通的特質:寂寞、渴望,以及無望的愛情。
貝多芬創作於一八一六年的「遠方的愛人」(An die ferne Geliebte),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作品,為往後舒伯特以及後繼的浪漫派作曲家提供了創作的典範。而創作於一七九五~九六年間的「阿德萊德」則是貝多芬此類作品中早期最高的成就。另外還收錄了海頓三首甜美個歌曲,樂曲中寧靜天真的氛圍,與荀白克和貝爾格的作品,形成對比。
葛哈爾絕世的藝術詮釋,為這些作品注入患有一種罕見的音樂強度,形成鮮明情感對比。以其豐美的聲音,引導樂迷進行一趟迷人的音樂旅程,探索這些奇妙的和具有挑戰性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