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Brit Pop全盛時期牛津代表樂隊,第6張四人閃亮亮陣容創作專輯 ★ The Music Magazine 9/10高分推崇;Uncut★★★★推薦;英國專輯金榜#19
☆ 傳奇製作人Nick Launay (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Yeah Yeah Yeahs, Arcade Fire, Gang of Four, Grinderman, Silverchair, Lou Reed)操刀監製
進入21世紀後,樂壇生態產生劇烈變化,平均年齡未滿20歲的年輕樂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而未成年的天才唱作人亦是俯拾皆是,NME更曾經以「Teenage Riot 2007」為主題,介紹多組平均年齡14歲左右的青少年樂隊,其中甚至不乏小學生組合。辜且不論這群「國家未來棟樑」的發展潛力,我們在此不妨先行回顧過去所謂的「初生之犢」與「明日之星」。要說到英國樂壇少年得志的代表樂隊,相信大家都不會漏掉Supergrass這組牛津樂團。1995年正值Brit Pop全盛時期,當時Supergrass在Oasis與Blur混戰的煙硝中,以三個毛頭小子青春無敵的姿態出線,以處男專輯坐上全英專輯榜冠軍寶座。樂隊主唱Gaz Coombes,其實早在14歲時便與朋友共組一個名為The Jennifers的樂團,雖然曾獲知名獨立廠牌青睞,最後卻還是免不了走上解散一途。但他卻與鼓手Danny Goffey約定好,將儘快籌組新團,隨後在貝斯手Mick Quinn加入後,他們才以三人陣容成立Supergrass。而當他們與唱片公司簽約時,當時尚未滿18歲的Gaz,還有勞母親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出面簽名確認。1994年他們由小型獨立廠牌發行的首支單曲〈Caught By The Fuzz〉,先是獲得音樂教父John Peel強力播放與推薦,並同時獲得NME及Melody Maker選為「當週最佳單曲」。稍後發行的首張專輯《I Should Coco》除了成為全英冠軍,也橫掃各大頒獎典禮與年終榜單,Supergrass這個名字,在當時無非是「英雄出少年」的最佳例證。
在1997年、1999年、2002年及2005年Supergrass陸續推出《In It for the Money》、《Supergrass》、《Life on Other Planets》與《Road To Rouen》等4張專輯,每次出輯都成功締造Top 10的優異成績。最難能可貴的是,Supergrass總是不斷探索樂隊本身極限,不停涉足全新的音樂領域。過去Gaz的親哥哥Rob Coombes數度以鍵盤手的身份,參與Supergrass的巡迴演出行程,並提供樂隊創作上的協助,不過直至2002年他才正式成為樂隊的固定班底。本張全新創作專輯《DIAMOND HOO HA》,是樂隊第6張創作大碟,於2007年1月到11月間,分別在柏林與紐約兩地錄製,他們在柏林選用的Hansa Tonstudio錄音室,正是過去搖滾變色龍David Bowie錄製經典專輯《Heroes》的地點,此外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Supergrass本張新作交由傳奇製作人Nick Launay (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Yeah Yeah Yeahs, Arcade Fire, Gang of Four, Grinderman, Silverchair, Lou Reed)操刀監製。專輯開場單曲〈Diamond Hoo Ha Man〉有著他們過去少見的藍調色彩;〈Bad Blood〉重現他們早期狂躁卻悅耳的獨特風格;〈Rebel In You〉、〈345〉與〈Butterfly〉等歌曲,不論在唱腔與編曲上都不難見到David Bowie早期作品的影子;〈The Return Of...〉中,Gaz的唱腔竟然與紐約樂隊The Strokes頗為神似;〈Whisky & Green Tea〉與〈Outside〉則是Brit Pop的強化進階版,在爽朗的旋律之外還有精妙的編曲安排。13年前Supergrass以《I Should Coco》震撼英國樂壇,台灣也以「超級幼苗」這個貼切譯名,將他們引薦給台灣地區的樂迷,今天他們則以《DIAMOND HOO HA》證明,幼苗已長成茁壯大樹,雖然樂壇已經歷多次改朝換代,他們卻始終屹立不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