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中雅洛斯基所選唱的詠嘆調是克利斯欽巴哈為閹人男高音卡瑞斯提尼(Carestini)所寫的歌劇中的選曲,片中這六部歌劇也顯示了克利斯欽巴哈從巴洛克後期過渡到古典樂派前期的種種轉折。
◎ 克利斯欽巴哈所寫的詠嘆調非常難唱,往往橫跨兩個八度以上,這是真正寫給具備正統高段閹人歌唱家技巧的歌手演唱的難曲。
作為假聲男高音雅洛斯基來到維京的第七張個人專輯,他選唱了一份非常罕見的曲目:約翰克利斯欽巴哈為閹人男高音所寫的歌劇詠嘆調。約翰克利斯欽巴哈被人稱為「倫敦的巴哈」。雖然是巴哈的孩子,但他的音樂風格已經脫離巴洛克時代,進入古典樂派前期,這是因為巴哈生他時已經五十歲,十五年後巴哈過世時,巴洛克音樂在德國可以說已經到了盡頭,這之後連泰雷曼的作品都開始顯露出古典樂派前期的風格。莫札特的風格深受克利斯欽巴哈很大的影響,他也是莫札特最崇拜的作曲家。本片中雅洛斯基所選唱的這些詠嘆調是克利斯欽巴哈為閹人男高音卡瑞斯提尼(Carestini)所寫的歌劇中的選曲,當時卡瑞斯提尼的聲望已經被法里內利和森奈席諾等人所追過,但是克利斯欽巴哈對他歌聲的瞭解,讓這些歌曲比起同時代其他韓德爾詠嘆調來一點也不遜色。由於克利斯欽巴哈生前在德國曼海姆、義大利米蘭和倫敦都待過很長的時間,片中這六部歌劇就涵蓋了這三個時期的作品,也顯示了他從巴洛克後期過渡到古典樂派前期的種種轉折。雅洛斯基特別強調他灌錄這張專輯,就是希望能為克利斯欽巴哈平反,讓他走出莫札特的陰影,因為畢竟他才是莫札特所崇拜的人,但後世卻只記得莫札特不記得他。同時雅洛斯基也說,克利斯欽巴哈所寫的詠嘆調非常難唱,因為往往橫跨兩個八度以上,這是真正寫給具備正統高段閹人歌唱家技巧的歌手唱的難曲,因為只有閹人歌唱家才能在高音唱得比女高音高,卻又具有低到男中音音域的能力。在這片錄音中,雅洛斯基那可以唱到高音B的女高音音域(sopranist)可以說第一次真正完完全全的展現,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音色完全卸除了一般假聲男高音的假聲,而是純粹女高音式的真音演唱。即將在十一月間與和聲的社群古樂團搭檔,帶著這套曲目巡迴漢堡、柏林、慕尼黑、波蘭和倫敦、伊士坦堡等地演出的雅洛斯基,在這裡率先讓我們聽到這套難得而讓人驚豔的詠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