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法國大提琴家高提耶‧卡普松一直想出版一張「根據生活中各個不同階段的情感變化,用以表現我的生活故事」的專輯。收錄了大提琴與鋼琴或管弦樂團搭配的精彩曲目「直覺」專輯,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誕生。
當高提耶‧卡普松在群山環繞的法國薩瓦省度過童年的時候,聖桑《天鵝》是他第一次公開演出的音樂;佛瑞《夢醒之後》等法國作品是童年時期經常聽到的音樂;馬斯奈《泰伊絲冥想曲》更是外婆最喜愛的曲子。
到巴黎唸書後,拉赫曼尼諾夫、艾爾加、帕格尼尼、皮亞佐拉、卡薩爾斯《白鳥之歌》都是讓高提耶‧卡普松真心感動的作品。而在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師從海因里希‧席夫的時候,捷克作曲家包佩、以散拍作品聞名於世的美國作曲家喬普林,還有斯拉夫民族的柴可夫斯基、德弗札克也是高提耶‧卡普松進一步研究的對象。
義大利大提琴家索利馬為雙大提琴與弦樂團所寫的《大提琴,開始演奏吧》,以及友人迪克羅為大提琴與鋼琴而寫的《安可》,則是近年高提耶‧卡普松饒感興趣的音樂風格。
§ 曲 目 §
[1] 馬斯奈:《泰伊絲冥想曲》(選自歌劇《泰伊絲》)
[2] 迪克羅:為大提琴與鋼琴而寫的《安可》
[3] 聖桑:天鵝(選自《動物狂歡節》)
[4] 索利馬:為雙大提琴與弦樂團所寫的《大提琴,開始演奏吧》
[5] 德弗札克:為人聲與鋼琴而寫的《讓我獨處》,作品82-1
[6] 艾爾加:愛的禮讚,作品12
[7] 包佩:妖精之舞,作品39
[8] 白鳥之歌
[9] 帕格尼尼:羅西尼歌劇《摩西》〈在您的馬槽前〉主題與變奏
[10] 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選自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11)
[11] 拉赫曼尼諾夫:練聲曲,作品34-14
[12] 喬普林:散拍音樂
[13] 德弗札克:寂靜的森林,作品68-5
[14] 佛瑞:夢醒之後,作品7-1
[15] 皮亞佐拉:華麗的探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