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In The Shadow of War / Steven Isserlis (cello)、Hugh Wolff

BIS(上揚) 2021-03-26
優惠價
NT$630
商品編號: 7318599919928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當今公認的傑出大提琴家伊瑟利斯第三張在BIS公司的專輯挑選了三首具有共通悲劇宿命的音樂作品並且親自撰文解說。如同專輯標題「烽火闇影」所說,在此所謂的悲劇當然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世界上最無謂也是最糟糕的衝突」伊瑟利斯如此說道。布洛赫的所羅門和布瑞基的祈願(副標題為悲歌協奏曲)都是作曲家對這場戰爭的控訴「充滿灰色的絕望,愚昧不可及的浪費心力」。「所羅門」是在戰時完成,靈感來自傳道書中所提及的無盡絕望「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一切盡是虛空」。布洛赫本來打算將其中的文字用來寫成聲樂作品,但是當他後來遇到俄國大提琴家亞歷山大.巴揚斯基之後才決定將之改為大提琴協奏曲。曲名的來由自然是指所羅門王,一般咸認為他是傳道書的作者,這首樂曲也成為二十世紀最常被演奏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大提琴協奏曲。另一首知名度相對薄弱的祈願是布瑞基1930年的作品,布瑞基早期作品富含傳統風格,佛瑞和布拉姆斯對他的音樂亦有不少影響。然而戰爭的無情讓向來服膺和平主義的他在音樂語言上產生了極大的轉變,「悲歌協奏曲」就是這麼典型的代表。伊瑟利斯形容「幾乎像是電影一般引領著我們進入滿是泥淖和屠殺的血淋淋戰場,殘暴痛苦的哭喊化為音樂控訴。」最後一首樂曲「無盡孤寂的荒野」標題取自詩人赫伯特.瑞德1919年出版的詩作。這首作品出自伊瑟利斯多年合作的室內樂夥伴鋼琴家史帝芬.賀夫之手,雖然這是專屬於他的哀歌,但在反映戰爭的創傷苦痛上,卻能喚起同樣的共鳴。
 
 
Ernest Bloch (1880–1959)
1) Schelomo, Hebrew Rhapsody (1916) 21'22
Frank Bridge (1879–1941)
 
2) Oration, Concerto Elegiaco (1930) 29'11
Stephen Hough (b. 1961)
 
3) The Loneliest Wilderness (2005) 16'09
 
TT: 67'40
 
Steven Isserlis cello
[1–2] Deutsches Symphonie-Orchester Berlin
Hugh Wolff conductor
[3] Tapiola Sinfonietta
Gabor Takacs-Nagy conductor
訂購須知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