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瓦第的作品十六首長笛協奏曲是所有近代長笛家都一定會灌錄的曲目。在韋瓦第的時代,是橫吹式長笛蓬勃發展的年代,這也是長笛第一次在音樂史上採用這種吹奏方式的年代,這種橫吹式的長笛,是在十七世紀末才在法國發跡的。這種橫吹式長笛能夠吹出更多的顫音和裝飾音,也因此深受那個嘉蘭特風格時尚風行的年代所歡迎。這種橫吹式長笛傳到義大利後,韋瓦第是第一位大量為它寫曲的作曲家,他先是在一七一零年代中葉寫了一系列供這種長笛吹奏所寫的室內協奏曲,但這主要是一些大協奏曲的型式。韋瓦第為單把長笛所寫的協奏曲,一直要到一七二零年代才出現,在這之前韋瓦第已經對寫作直笛協奏曲有相當的經驗,他深知這種樂器聲音柔和,不能夠強要它在樂團伴奏下出頭,所以在這套於一七二九年出版於阿姆斯特丹的作品十的六首長笛協奏曲中,他特別細心地針對伴奏樂團的層次予以調整,以求適合長笛音色在其中的突顯。這套作品也就成為音樂史上第一套真正寫給橫吹式長笛的協奏曲作品。在這之後,韋瓦第又陸續寫了十一首類似的長笛協奏曲,這裡面有許多都是他晚期作品中的傑作。韋瓦第和巴哈一樣,都喜歡將自己的舊作拿來改編,供其他樂器演奏,在這套作品十的協奏曲中,也出現同樣的情形,其中前三首「海上風暴」、「夜」和「金翅雀」是最受歡迎的長笛協奏曲,卻是從其他作品改編的,這原來都是為三樣樂器的大協奏曲所寫的作品,第六首也是從更早的一首協奏曲改編而成,第五號協奏曲是從另一首直笛協奏曲改編來的,其中慢樂章的調性也移調。所以六首中只有第四號是原創作品。而第六號特別值得一提的原因在於此曲終樂章是以一首小步舞曲主題寫成的變奏曲。這可能是協奏曲作品中出現變奏曲式的史上空前案例。
柏林愛樂首席長笛手帕胡德終於在百忙的行程和多變的獨奏曲目之後,回到韋瓦第這套最受到喜愛的長笛協奏曲中,他的詮釋強調這些樂曲高雅、優美的一面,而不像某些長笛家那樣,著重在技巧的展現。在澳洲室內樂團恬美的演奏伴奏下,讓我們兼有現代感和古典美的一份錄音。
(曲目)
韋瓦第:
1-3 F大調長笛協奏曲,作品十第一號「海上風」,RV433
4-9 G小調長笛協奏曲,作品十第二號「夜」,RV439
10-12 D大調長笛協奏曲,作品十第三號「金翅雀」,RV428
13-15 G大調長笛協奏曲,作品十第四號,RV435
16-18 F大調長笛協奏曲,作品十第五號,RV434
19-21 G大調長笛協奏曲,作品十第六號,RV437
22-24 A小調長笛協奏曲,RV440
25-27 D大調長笛協奏曲,RV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