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對室內樂有著深刻的情感認同,他從三十一歲開始涉獵室內樂創作的領域,在四十四歲時寫下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雨之歌」,然後在五十四歲時又接著完成了第二和第三號奏鳴曲,三曲共同成為他在室內音樂創作上的巔峰之作。
這過程中,他在一八五三年,也就是剛滿二十歲時,結識匈牙利小提琴家姚阿幸的影響最大,而這段友誼的開端,就紀錄在他於同年獻給姚阿幸的詼諧曲,這首詼諧曲出自一首標題為「自由但孤單著」的奏鳴曲第三樂章,這首奏鳴曲前兩個樂章分別由指揮家艾伯特.狄厄特利希、舒曼寫成,布拉姆斯負責的第三樂章則是其中最受到受世小提琴家歡迎的。
此曲技巧艱難,也是一絕。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因為在第一和第三樂章中一再出現作曲家一首名為「雨之歌」的旋律而獲得「雨之歌」的別稱,不過這並不是作曲家親自下的曲名。
這首「雨之歌」應該與布拉姆斯對克拉拉舒曼的殷羨之情有關,因為該曲首演是在克拉拉的生日上。而全曲也一直籠罩在一種雨天的傷感中,有一種強烈的標題性。第二號奏鳴曲首演時標上了「圖恩奏鳴曲」之名,這是因為布拉姆斯在這之前愛上了圖恩湖,此地日後成為他的避暑之地,同時也是此曲首演的地方。雖然這首奏鳴曲沒有採用歌曲名,但它還是借用了兩首藝術歌曲的主題,分別是布拉姆斯自己的歌曲「我的愛情盛開了(是綠色的)」以及獻給克拉拉的歌曲「如歌的思念」。
第三號奏鳴曲也同樣是在圖恩湖畔寫成的,但這次的圖恩湖之旅將會是他最後一次的舊地重遊,邁入老境的作曲家,在這首作品中表現出一種爐火純青、暢所欲言的快意和豐富情感,融入完美的曲式掌握中。
本片中的小提琴家卡浦松是近年來歐洲最被看好的新生代,每年都被阿格麗希邀請到盧加諾音樂節的他,是法比學派最出色的代言人。
這次與他合作的鋼琴家安傑利希今年三十五歲,美國出生的他,有著不同於一般美國鋼琴家的養成,畢業自巴黎國立高等音樂院的他,先後師事奇柯里尼、洛麗歐、貝羅夫等人,他是吉娜貝考兒鋼琴大賽的首獎得主。
他們兩人在此的合作,以純淨優美的琴音、採取抒情的語法來詮釋這套浪漫樂曲,給予樂曲真正室內樂的性格和浪漫派的演繹,非常的靜謐、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