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漢威廉士:倫敦交響曲、第六號交響曲、前奏與賦格

維農.韓德利〈指揮〉
金牌大風 1998-11-10
優惠價
NT$398
商品編號: 724358659221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士私底下相當崇拜貝多芬,甚至還收藏了一具貝多芬生前所使用的音叉,從這一點來看,就可以理解佛氏為什麼會一直以寫作交響曲為其核心創作,而且他會那麼嚴格地遵守著貝多芬所奠立的四樂章基本交響曲型式。在佛氏九首交響曲中,最早完成的就是本片中的「倫敦交響曲」,這其實就是他的第一號交響曲,但是因為佛氏生前一直不肯為他的交響曲編號,一直到第九號交響曲完成後,發現此曲的調性和第六號相同,才被迫為這些交響編號。這首倫敦交響曲在一九一四年於英國首演,但之後他大幅修訂全曲,刪掉了原始版將近二十分鐘長的音樂,至於被問到此曲為何叫「倫敦」時,他也一直不願意多加註解,被問到煩時,甚至以因為這是一首由「倫敦人寫作的交響曲」來規避問題,但是這樣的回答卻不能滿足曲中第一和第四樂章引用了西敏寺鐘聲的明顯標題效果。不過,此曲也有它較深層的意涵,曲中的傷感樂風和神秘的曲意,多多少少是在描述個人在浩瀚宇宙中所感到的孤寂和渺小。第六號交響曲是一九四七年問世的,在當時算是相當驚人的前衛之作,卻是出自一位高齡七十五歲的老人之手,而其曲意之嚴厲,更讓評者在曲中聽到世界末日和核爆後的冬日。

指揮家韓德利一直是佛漢威廉士最有力的倡導者,他是英國在二次大戰後第一位扭轉英國人對於本土作曲家不屑態度的關鍵人物,在那個時期,英國作品常被本國人視為「田園風而懷舊」的次等作品,同時更常被戲稱為「牛屎樂派」。但是韓德利的執著和犧牲,在之後的半個世紀之間,慢慢的改變了英國人的這種看法,這三份在一九七零年代末所灌錄的錄音,在2005年首次獲得數位轉錄發行,也讓我們再一次得以聽到這位英國近代音樂專家的佛漢威廉士詮釋。
訂購須知
1.因發行日期較久遠,可訂購不一定有庫存,建議請先詢問有無現貨商品。 32.下單訂購後若因無庫存且代理商無法訂購,將會退款給您。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