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諾︰浮士德

卡娜娃、阿萊沙
福茂 2002-01-08
優惠價
NT$918
商品編號: 28947841456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二次大戰後,世界歌劇界對於法國歌劇的喜好忽然大幅地滑落,就連其中一向最受歡迎的古諾《浮士德》也從主要歌劇院的常演劇碼中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法國歌劇演唱傳統被從世界歌劇界中排除,幾乎當時最頂尖的法國女高音,不是向德國歌劇靠攏,就是只能在法國本土演唱。而二戰後主要的《浮士德》錄音,也從來沒有法國歌唱家擔綱過。這份一九八六年的錄音,男主唱是當時正從頂尖莫札特男高音要轉型到抒情男高音的墨西哥歌手阿萊沙,女主唱則是以演唱莫札特而大紅,正轉備朝浪漫歌劇和理查‧史特勞斯發展的紐西蘭女高音卡娜娃。兩人母語都不是法語,但兩人都在《浮士德》中的演唱依舊受到好評。

阿萊沙在1985年於維也納演出《浮士德》深受讚揚,甚至還因此讓導演肯羅素深深著迷,邀他合作演出歌劇電影《浮士德》,而同一份製作也被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所延用。當時阿萊沙的聲音正隨著他邁過三十五歲大關而在原本清亮的音色上增添了一點厚度和胸腔音的溫暖感。一向對選角相當仔細,留心角色對聲音發展的影響,阿萊沙的每一個角色都選得非常明智。所以早在兩年前他選唱了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製作的彭奈爾版《曼儂》,藉由普契尼對於歌手聲音的細膩瞭解,將自己的聲音調整到浪漫歌劇所需要的厚度和情感敏銳度,然後才踏入同樣聲音特質的《浮士德》。將他在《曼儂》一劇備受讚譽的成功演出帶進《浮士德》這個穿梭老年和青年之間更加艱難的角色,顯示這位男高音的敬業態度和專業考量。

至於卡娜娃,早在1974年,英國皇家歌劇院復演《浮士德》時,她就因為精彩的瑪格莉特一角受到稱道。而且其中的「珠寶之歌」,一直是她演唱生涯中的壓軸詠嘆調,當然是應該為這個角色留下紀錄。有些人認為選在四十二歲來唱瑪格莉特一角稍嫌晚了些,如果能在1974年剛滿三十歲時就錄音,會更有說服力。但考量此角經常由次女高音演唱,卡娜娃的聲音狀態還是相對豐腴且年輕的。 

演出者:卡娜娃、阿萊沙 / 戴維斯
訂購須知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