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達諾擅長寫作有關對於愛情堅定信念的音樂,歌劇《費多拉》完成於1902年,根據Sardou的作品而寫。由於設計精巧且劇力萬鈞的第二幕,使這部歌劇在義大利的歌劇舞台上一直歷久彌新。《費多拉》以俄國革命時期為時代背景,故事發生的地點在聖彼得堡文人雅仕聚集的沙龍(salon)。公主費多拉前來會見她的未婚夫,維拉迪米羅伯爵,然而在她到達不久伯爵便傷重差一點致死,而暗殺者可能是Loris Ipanove伯爵。當維拉迪米羅死後,費多拉誓言為他復仇。後來費多拉與Loris Ipanove一起來到巴黎,卻發現越發為他所吸引。在第二幕時,在沙龍的音樂晚會上,一位鋼琴家演奏了一首蕭邦風格的夜曲「愛情讓你無法停止去愛」(Amor ti vieta),費多拉與Loris Ipanove的關係開始有了重大轉變。
這份1969年的錄音中,最值得一聽的巨星就是義大利女高音奧利維洛,2011年已經一百零一歲的她,依然幸福健康地住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對面。奧利維洛是屬於正統的義大利寫實派演唱的歌唱家,她們這派反對美聲演唱過度重視圓滑唱技的一面,而是著重在演唱的情感真實流露,刻意切斷圓滑唱線條。這種唱法一向被視為是聲帶的殺手,很多歌唱家毀於這種刻意而對聲帶不自然的演唱,但奧利維洛卻一直到九十九歲都還在演唱。
奧利維洛的演唱是一代傳奇,原本在四○年代就因結婚退休的她,是在作曲家奇利亞(Cilea)為了歌劇「亞莉雅娜蕾庫芙勒」首演而力勸她復出的,這正說明了寫實派歌劇有多需要她這種寫實派唱法。而「費多拉」一劇,這樣較不常被演出的寫實歌劇,如果沒有遇到像奧利維洛這等量級的女高音會唱,那就很難說動歌劇院扛下票房的。
灌錄這份錄音時,正好是奧利維洛在義大利復演此劇的時候。笛卡非常明智地在當時邀請她錄下這份演唱,成為這齣歌劇歷年來最經典的演出。也成為奧利維洛生平極少數的正式歌劇全本錄音。奧利維洛這種寫實派的演唱,因為在現在已經過時,因此對很多習慣聽美聲唱法訓練下來的歌手演唱的人而言,這樣的嗓音顯得較滄老且不自然。但我們必須瞭解,這正是寫實歌劇希望擁有的聲音,不美但卻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