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貝多芬的最後兩首鋼琴協奏曲已有數個著名版本,但吉利爾斯的錄音始終是最傑出的版本。留聲機雜誌寫道:「這套貝多芬第四號協奏曲是最好的錄音之一(或許可說是最佳版本)。在路德維希與愛樂管弦樂團幾近完美的伴奏下,他掌握到詩意與炫技的優異平衡。吉利爾斯的《皇帝》兼具了高度權威與扣人心弦的特質。」
最能代表蘇聯時代的鋼琴大師,就數吉利爾斯與李希特二人,兩位都是師從紐豪斯的得意門生。吉利爾斯1916年出生於現屬於烏克蘭的奧德薩,1938年在比利時贏得易沙意國際大賽首獎,原本計畫於紐約世界博覽會首次在美國登台,但因二次大戰爆發與隨之而來的美俄冷戰,吉利爾斯的演出侷限於蘇聯與東歐。但身為蘇維埃政權最頂尖的人民藝術家,他與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夫是首批允許前往西方世界表演的名家,1955年終於在美國首演,旋即引起國際樂壇的矚目。吉利爾斯頻繁地演出直到1981年在阿姆斯特丹演出後心臟病發才退休,1985年在六十九歲生日前夕於醫院體檢時意外死亡。
身為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傳人,吉利爾斯最為人稱頌的卻是德奧曲目,特別是貝多芬、舒伯特與舒曼的鋼琴作品,他所留下的這些錄音往往成為樂迷必蒐名盤。漫長的演奏生涯中,吉利爾斯早年以超技鋼琴家著名,雄渾有勁的彈奏方式被稱為「鋼鐵的觸鍵」,然而到了後期,他的詮釋逐漸從知性蛻變為感性,就著墨最深的貝多芬而言,吉利爾斯於1957年、1968年、1976年總共錄製三次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評價最好的正是1957年與奧地利指揮家路德維希合作的錄音。
這套吉利爾斯最早錄製的貝多芬第四、五號鋼琴協奏曲,剛好是他風格轉變的過渡時期,精準地以不同風格闡述兩首協奏曲的音樂本質,因此2011年版的企鵝指南將吉利爾斯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評為「三星帶花」,留聲機雜誌更推崇「這套貝多芬第四號協奏曲是最好的錄音之一(或許可說是最佳版本)。在路德維希與愛樂管弦樂團幾近完美的伴奏下,他掌握到詩意與炫技的優異平衡。吉利爾斯的《皇帝》兼具了高度權威與扣人心弦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