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隊之花》是義大利作曲家董尼采第少數充滿法國風味的喜歌劇傑作,為了提供歌手炫技,董尼采第為該劇寫下許多高難度的艱深樂段,歌手必須具備高超的花腔技巧才能勝任,其中還有一首擁有9個High C的男高音障礙曲「我親愛的朋友」,因此到了二十世紀之後,因為美聲歌手的匱乏,導致《聯隊之花》的演出機會越來越少。
在1970年代的蘇莎蘭復興《聯隊之花》之前,莉莉龐絲是唯一能睥睨樂壇的義大利美聲花腔歌手。出生在法國、崛起於美國的龐絲,1930年在大都會歌劇院以董尼采第的《拉墨摩的露琪亞》首次登台,自此縱橫三十年,演出將近三百場,包括高難度的《聯隊之花》。這場1940年的錄音,正是收錄龐絲於巔峰時期的精采演唱,有意思的是,當時正逢二次大戰,龐絲在大都會演出這場《聯隊之花》時,於舞台上為了反對納粹侵略祖國,龐絲還拿起法國國旗揮灑而留下佳話。
加拿大出生的裘賓原本是巴黎的當紅法語系男高音,為了躲避二次大戰,1940年來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發展,同樣以此劇征服大都會歌劇院的樂迷們。其他重要配角包括義大利男低音巴卡羅尼,他被公認為當時最優秀的喜劇男低音,還有素有「輕歌劇女王」之稱的佩提娜,她是少數橫跨女高音與次女高音、優遊於歌劇與音樂劇的名伶。
義大利出生的指揮家帕皮原是托斯卡尼尼的助理指揮,當大師離開大都會歌劇院,帕皮接任為首席指揮,雖然曾離去接任芝加哥市立歌劇院首席指揮,但當帕皮再回到大都會始終人氣不減,這是他猝逝前一年的精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