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1989年灌錄的《弄臣》,對當時五十四歲的帕華洛帝而言,是輕而易舉的劇碼。1963年他就已經登上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唱劇中的曼楚亞公爵一角,前後演唱了這個角色超過二十五年。他唱起此角可謂駕輕就熟,尤其是劇中的「善變的女人」這首詠嘆調幾乎從六零年代到九零年代,沒有人唱得比他更道地,更能唱出曼楚亞公爵那種玩世不恭、遊戲人生的無所謂態度。在他所演唱的抒情男高音角色中,這個角色演出的次數大概僅次於波西米亞人中的魯道夫一角。
演唱弄臣的努奇當時已經五十五歲,義大利正統訓練出身的他,演唱弄臣一角當時無人能出其右,因此本錄音的成敗成敗就看安德森了。安德森是歷來唯一一位贏得貝里尼金質獎章的非義籍歌唱家。十一歲就開始接受聲樂訓練,十七歲就成為大都會歌劇院有史以來最年輕進入決賽的面試者,而且她還是耶魯大學法文系第一畢業的高材生。為了歌唱,她曾窮到身上只剩五十美元,卻還是找不到演唱機會。
其實在當時許多人已經聽過她的聲音,卻不知道那是她唱的,因為她就是電影「阿瑪迪斯」中演唱夜后的女高音。之後安德森慢慢轉戰歐洲,憑著她的花腔演唱,在羅西尼、董尼才第等美聲歌劇中逐漸獲得賞識。1986年,終於唱進了米蘭史卡拉歌劇院。此時,她已經三十四歲了,成功來得相當慢。1989年終於獲得大都會歌劇院邀請,與帕華洛帝合作演唱《弄臣》一劇。
對一般花腔女高音而言,這個角色其實是屬於二十多歲初出道時的角色,因為這個角色需要清新不受污染的乾淨嗓音和靈活的花腔。安德森到三十七歲才回頭唱這角色,其實已經遲了,但因為她是當時最被看好的美國歌唱家,因此許多人都期待在這個角色上驗證她的實力,她也就義不容辭。而她的表現也大獲紐約時報讚賞,也因此笛卡便邀請兩人進錄音室完成了這份優異的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