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格蘭電子合成樂團1984首張專輯,2012全新數位錄製
◎ 以傳統與電子樂器,搭配哀傷人聲,引發聽者共鳴。Allmusic、Rolling Stone四星好評
◎ 包括〈Tinseltown in the Rain〉、〈Stay〉等單曲。特別收錄先前未發行作品〈St. Catherine's Day〉
「藍色尼羅河樂團The Blue Nile」的成員是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的同窗好友—主修英國文學的Paul Buchanan,主修電子樂錄音工程的Robert Bell,主修數學的鍵盤手Paul Joseph Moore,Buchanan與Bell在地方樂團Night By Night發跡,兩人在1981年找上Paul Joseph Moore組成The Blue Nile。團名源自於獲贈大英帝國勳章的戰地記者與歷史書籍作家Alan Moorehead發表於1962年的探索尼羅河歷史的二部曲書作中的第二本【The Blue Nile】。樂團借用寫實主義的概念,嚐試藉由電子合成樂的樂音揣摩存在於現實世界的意象,進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意象與空間,三位團員靠著一些錄音技術,還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樂團在捧紅The Bee Gees樂團的RSO Records唱片公司發表首支作品〈I Love This Life〉,可惜,隨著RSO Records與Polygram音樂集團進行整併,The Blue Nile樂團只好另覓東家。
在樂團錄音師Callum Malcolm的穿針引線下,樂團與格拉斯哥市郊一家生產頂級音響的製造商Linn Electrontics進行合作,Linn Electrontics原本只是希望樂團創作一首足以展現音響性能的歌曲,後來,因為Linn Electrontics對於創作的成品相當滿意,索性與樂團簽訂專輯發行合約,隨後於1984年發行樂團的首張專輯〈A Walk Across The Rooftops〉,樂團在專輯中透過傳統樂器與電子樂器塑造一個引人入勝的音樂意境,然後再藉由哀傷的人聲演唱引發聽者的情感共鳴,此張專輯僅在英國金榜百名底端驚鴻一瞥。
The Blue Nile在首張專輯發行後,消聲匿跡好一陣子,直到1989年才發表第二張專輯《Hats》,專輯贏得Q音樂雜誌罕見的五顆星滿分鑑賞,音樂網站allmusic盛讚:「這是一張非常溫暖且充滿人性的專輯。」The Blue Nile樂團的每一張專輯都間隔很長一段時間,樂團在《Hats》之後,分別在1996、2004年發行第三、第四張專輯《Peace At Last》、《High》,後者締造英國金榜第10名的排行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