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高菲夫:恐怖的伊凡、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阿姆斯壯、阿姬波娃
金牌大風 2002-04-04
優惠價
NT$298
商品編號: 94638151326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阿姆斯壯,女高音/阿姬波娃、雷諾茲,次女高音/羅伯提爾,男高音/莫克連科,男中音/慕提 指揮 愛樂管弦樂團、普列文 指揮 倫敦交響樂團與合唱團
Arkhipova, Mokrenko, Morgunov, Armstrong, Muti, Previn

雖然現在我們聽到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是一首清唱劇,但它原來也和「恐怖的伊凡」一樣,是出自電影配樂。此作是普羅高菲夫為俄國導演艾森斯坦在1938年所譜的電影配樂,因為時間有限,他只花了幾天就寫完全作,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十三世紀中葉,俄國人群起捍衛家園的故事。後來普羅高菲夫在1939年重新將該配樂改寫成清唱劇的型式,以供音樂會演出,後來竟意外成為他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意外的是,蕭士塔高維奇卻不喜歡此作。至於「恐怖的伊凡」則是1942年再度與艾森斯坦合作的電影配樂,這部電影講的是十六世紀末俄國沙皇伊凡四世的故事,當時因為他進行大幅的政治改革,處死了上千名異議份子。這次的配樂普羅高菲夫用了九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但辛苦是有代價的,第一部份的配樂就拿到史達林獎,但因為第二部份講到伊凡大屠殺的事蹟,讓自覺是伊凡化身的史達林甚為不滿,全片一直禁演到1958年才正式上映,當時史達林和普羅高菲夫早已過世五年。而我們現在聽到的多半是史塔塞維奇在1961年根據原作精簡成的「神劇」版,是供音樂會演出而作的改編。拉赫曼尼諾夫的「鐘」是根據愛倫波的同名詩作寫成的交響詩,拉氏原本在1912年就有寫一首交響曲的打算,後來有人匿名建議他讀愛倫坡該詩的俄文譯本,他一讀之下,乃將原本交響曲的計劃改成合唱交響曲。此曲將人生四個階段比作四種鐘:童年是雪橇銀鈴、青春期和踏上紅毯是圓融的婚禮鐘聲,這是拉赫曼尼諾夫最耀眼的作品之一,至於初為人父和中年則是巨大的警鐘,而老年和死亡則是悲悼的鑄鐵鐘。
【Track list】
CD 1
1-26. 普羅高菲夫:恐怖的伊凡(電影配樂)op.116

CD 2
1-7. 普羅高菲夫: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清唱劇)op.78 
8-11. 拉赫曼尼諾夫:「鐘」交響詩op.35
訂購須知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