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雜誌:‘聆聽全劇讓人不時全身起雞皮疙瘩,真是一齣充滿魔法的歌劇;迷人至極的演出完全聽不出有刻意造做的成份在,反而是非常自然流暢,隨著音樂起伏,一路上不斷帶來新的愉快感受。’
普契尼的「波西米亞人」首演時,因為普契尼不想面臨史卡拉歌劇院的嚴厲批判,而將全劇移到都靈去演出,並且指派當年才只有二十九歲的托斯卡尼尼擔任指揮,從此托斯卡尼尼成為義大利歌劇的首席代言人,也為他奠下了世紀指揮家的地位。首演當日,由於都靈的觀眾前一晚才剛聽過華格納的諸神的黃昏,所以反應並不熱烈,但很快的,此劇就成為全世界各大歌劇院最常演出的劇碼,演出次數與其相當的歌劇就只有三、四部而已。這份一九六三年的錄音,是由早逝的美國指揮家席帕在羅馬灌錄的,一生只活了四十七歲的他,原本被看好是繼伯恩斯坦之後,美國最有可能揚名世界的指揮家,而且他還有伯恩斯坦沒有的一項專長,那就是指揮歌劇,可惜四十七歲就因肺癌病逝。和伯恩斯坦是親密好友的他,生前留下相當有限的正式錄音,其中這份與芙蕾妮的錄音,因為後來芙蕾妮另外和卡拉揚、帕華洛第在七零年代的錄音光芒太耀眼,而常被人忽略,但這份錄音有著當時足足年輕十歲的芙蕾妮的演唱,以及席帕同樣年輕,但充滿朝氣和企圖的指揮,音樂更加感人與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