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音樂百年風華Ⅵ/杜提耶作品集(3CD)

眾藝人
SONY MUSIC 2009-07-14
優惠價
NT$608
商品編號: 886974868521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大提琴:Jean-Guihen Queyras
小提琴:夏禮耶、
男中音:François Le Roux、Ildiko Vèkony
匈牙利揚琴:Ildiko Vèkony
漢斯.葛拉夫(指揮)法國波爾多國立管弦樂團

◎2007世界音樂市場古典獎(MIDEM Classical Awards)以“MIDEM特別獎”肯定杜提耶的終身成就。
◎作曲家全程參與,史上唯一原典巨作


  即使代表性作品不超過10部,法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亨利.杜提耶(1916.1.22-)在樂壇中的地位依舊屹立不搖。對於創作進行緩慢,杜提耶並不以為忤,反倒是每一部作品的推出,都能緊扣住時代的脈動,以完美成果抓住世界的呼吸。誕生於藝術世家,曾祖父康斯坦(Constant Dutilleux)是位畫家,與法國浪漫主義運動大師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巴比松畫派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私交甚密,外祖父Julien Koszul是位作曲家兼風琴演奏家,同時也是佛瑞(Gabriel Fauré,1845-1924)的密友。杜提耶13歲開始作曲,移居巴黎前,在杜埃音樂院(Douai Conservatory)與曾經擊敗拉威爾奪得羅馬最高獎的加洛瓦(Victor Gallois)學習和聲學、對位法與鋼琴演奏,並在加洛瓦的鼓勵下進入樂團學習打擊樂,爾後作品中常出現的定音鼓即是此時期留下的印痕。在巴黎音樂院就讀時追隨Jean Gallon、Noel Gallon、Maurice Emmanuel、Philippe Gaubert、Henri Busser等多位大師,並在1938年第三次問鼎時贏得羅馬大獎。

  杜提耶承襲了德布西、拉威爾的法國派遺風,巴爾托克與史特拉汶斯基的影響卻更為直接而強烈。在態度上他傾向十二音列體系,也身體力行地將其融入作品之中,卻又矛盾地對該派別厲聲撻伐。身為一位獨立作曲家,杜提耶始終拒絕加入任一學派,他的作品總是沿襲早期作曲家的傳統以及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創新,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特殊風格。爵士元素、切分音節奏也常見於音樂中,而第一號交響曲裡所使用的低音大提琴導奏就是最好的範例。

  杜提耶第一部受到樂壇肯定的作品,應屬1947年為其妻Genevieve Joy所作的鋼琴奏鳴曲,而第一首交響曲遲至1950年才問世,曲中蘊含著豐富的銅管旋律和多汁的弦樂群組;第二號交響曲《二重》中藉由切割出獨立的弦樂群,以營造塊狀的特殊聲響,裡頭杜提耶偏好的爵士成分也愈趨明顯。1964年由喬治.塞爾(George Szell)指揮克里夫蘭交響樂團首演的《代謝》(Métaboles)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下產生了罕見的流動性與即興質量,每個音符似乎完全正確的位置與時間下,創造出神奇的聲響。

  精緻的紋理、流動和錯綜複雜的節奏,顯示了杜提耶音樂強烈的結構和對稱性。他的音樂常常受到藝術與文學的啟發,如畫家梵谷、詩人波特萊爾、小說家普魯斯特等,即使杜提耶否認創作標題音樂,但諸如受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所創作的大提琴協奏曲《遙遠的世界》(Tout un monde lointain)、小提琴協奏曲《夢樹》(L'Arbre des songes)和優美的弦樂四重奏,都是內涵豐富詩意的佳作。

  這套杜提耶作品合輯中,由奧地利指揮漢斯.葛拉夫帶領法國波爾多國立管弦樂團,在作曲家全程參與下進行錄音,是當今最權威的原典版本,雄辯的詮釋得以世代相傳,永不褪色。

【收錄曲目】
CD1
1-3 第二號交響曲《二重》
4-8 代謝
9-14 時光之影

CD2
1-4 第一號交響曲
5-9 大提琴協奏曲《遙遠的世界》
10-12 印象、空間、移動,或“星空”

CD3
1-7 小提琴協奏曲《夢樹》
8 監獄
9-10 湘卡蘇的十四行詩11-20 神祕時刻
訂購須知
1.因發行日期較久遠,可訂購不一定有庫存,建議請先詢問有無現貨商品。 642.下單訂購後若因無庫存且代理商無法訂購,將會退款給您。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