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紀念日」90周年發行
哈潑,女高音/威爾森-強森,男中音/希考克斯 指揮 倫敦交響樂團、合唱團
1918年11月11日是「終戰紀念日」(Armistice Day),這一天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依慣例在歐洲都會在當天早上11點時靜默兩分鐘,以悼念在大戰期間喪生的八百萬條生命,今年11月11日就是終戰紀念日90周年,為了紀念這一天,EMI英國作曲家系列特別推出四款與悼念、控訴戰爭有關的英國作曲家名作。
麥可.白克禮是英國作曲家雷納斯.白克禮的兒子,另一位英國作曲家布列頓是他的教父。白克禮小時候經常在布列頓指揮的演出中演唱或演奏樂器,從小浸淫在英國近代音樂的新風潮中。後來他進了皇家音樂院,拿到作曲獎。這部神劇是他1982年的創作,採用英國布克獎得主小說家麥克.尤恩(電影『贖罪』、『危險小天使』、『紅氣球之戀』的作者)的詩作為劇本寫成,講述一位母親在一個快樂的夏天裡,忽然回憶自己和女兒曾經在核彈威脅下的恐懼過去,藉由這個回憶,故事切入廣島核爆的事實,然後轉到對人類科學的控訴:人類一再發明一些超過自己能力掌控的科技,危害自己和整個地球。白克禮以大型的管弦樂團、合唱團加上女高音和男中音,呈現這部巨幅的時代控訴,非常精確而成功地捕捉到八○年代東西方處在冷戰時期、以核武對峙的恐怖氣氛中。在當時全世界共有六萬具核子彈頭散布在東西方國家,互相瞄準對方的首都,準備進行一場人類殲滅戰,此作就是在這種氣氛下誕生的。
長年擔任英國皇家音樂院作曲教授的佩特森所寫的短彌撒,呈現出奇的清淨、澄澈,此曲為了1985年在格林威治的湯瑪斯泰利斯協會合唱團所寫,之所以稱為短彌撒,是沿用拉丁彌撒中省去信經部的傳統作法。佩特森以非常精簡的手法譜寫這首無伴奏合唱樂曲,讓此曲成為他最受到歡迎的合唱代表作。本片這兩份錄音都是在樂曲首演之後立即進行的室內室錄音,在當時乃至今日都是第一手資料,而且自從八○年代發行以來都未曾再版過。這次首度降為超值價位發行,樂友們可不能再錯過良機了。
【Track list】
保羅.佩特森:
1-5. 短彌撒
6-12. 邁可.白克禮(b.1948):神劇「或者我們該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