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上,指揮家慕提第五度站上指揮台,與全球九十多個國家、預估約五千萬名愛樂者一起慶賀新年。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音樂會中場休息時,電視轉播播放由數段音樂連接而成,介紹維也納藝術風光的影片,其中包括由維也納音樂平台室內樂團演奏的巴卡尼克《紅色圓舞曲》。
2009年,維也納愛樂第一小提琴手科班茨琴科召集同好音樂家組成維也納音樂平台室內樂團。藉由這個音樂平台,表現出不拘泥於某個時期的創造力,並且追求多樣化的配器。
這張專輯邀請奧地利作曲家與手風琴家巴卡尼克客席合作,演奏維也納音樂家以及阿根廷作曲家高利霍夫的作品。
為弦樂五重奏而寫的兩個樂章是柴姆林斯基二十三歲的作品,從中還能聽到布拉姆斯的影響。在克萊斯勒仿十八世紀維也納風格寫成的小品《愛之悲》和《美麗的羅絲瑪琳》之後,是巴卡尼克的四首作品。巴卡尼克的作品在古典音樂的架構下,同時帶有爵士的即興、探戈的熱情與多樣化的歐洲民族音樂傳統。《紅色圓舞曲》是一首帶有維也納與法國特點的爵士風格圓舞曲;《Zwiefocha》的曲名有兩次的意思,描述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特徵;《Dui Dui》受到源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的約德爾唱法的影響;《Pentango》則是標準同時結合探戈與爵士的作品。
【曲目】
柴姆林斯基:為弦樂五重奏而寫的兩個樂章
[1] 第一樂章:快板
[2] 第二樂章:最急板,詼諧地
[3] 巴卡尼克:紅色圓舞曲
[4] 巴卡尼克:Zwiefocha
克萊斯勒
[5] 美麗的羅絲瑪琳
[6] 愛之悲
[7] 巴卡尼克:Dui Dui
[8] 巴卡尼克:Pentango
[9] 高利霍夫:熄燈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