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卓.迪斯普拉特(Alexandre Desplat)1961年8月23日生於法國巴黎。母親為希臘人、父親為法國人,兩人相遇於加州柏克萊大學,後於舊金山完婚,定居於法國。迪斯普拉特五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後來改學小號與長笛。由於熱愛音樂與電影,於是決定以電影配樂家為終身職志。1985年完成第一部作品《Ki Lo Sa?》,至2007年已經為100部電視及電影創作過配樂。
2000年迪斯普拉特以《路辛的棋局The Luzhin Defence》開始受到美國市場的矚目,2003年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獲得金球獎的提名。之後,與好萊塢的合作更為緊密,作品包括:《靈異緣未了》(Birth,2004)、《愛你愛到快抓狂》(Upside of Anger,2005)、《終極人質》(Hostage,2005)、《情聖卡薩諾瓦》(Casanova,2005)、《諜對諜》(Syriana,2005,金球獎配樂提名)、《猜心》(或譯《面紗》The Painted Veil,2006,第64屆金球獎獲得最佳原創音樂獎),以及廣受好評的《黛妃與女皇》(The Queen,2006,金像獎配樂提名)。其他著名的作品還包括:《我心遺忘的節奏》(De battre mon cœur s'est arrêté)。他為好萊塢帶進不少歐洲配樂的創作思惟,並灌注深度與優雅的成份,配樂大師的地位已然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