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格納:指環聯作中的壯麗場景

金牌大風 1899-12-31
優惠價
NT$398
商品編號: 94633452725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華格納是在巴黎準備羅恩格林時生出了創作「尼布龍根的指環」四部曲的靈感。當時他才剛三十五歲,他先寫下齊格菲在劇中過世的一段戲,但隨著這段詩作的完成,他開始意識到要完整講述這部故事,需要龐大篇幅的歌劇聯作。

他於是接著寫下齊格菲的青年時期和女武神兩作,再加上一段前傳,講述萊茵黃金被掠奪的經過。就這樣,他一寫寫了二十八年,最後才在一八七六年看到指環聯作的問世上演。

這套聯作融合了北歐的神話,全部由華格納一人創生,講述一群住在地底的尼貝龍侏儒和萊茵女妖、天神沃坦、瓦哈拉諸神以及人間英雄如齊格菲和齊格孟等人的故事,是華格納心目中結合音樂與文字、戲劇最理想的典範,這個理想,是他在與尼采等當代哲學家一再討論、衝突、辯論後獲得的共識,透過這套作品,華格納總結了浪漫時代的美學宗旨。
  
歷來,這四部歌劇的聆賞就被視為音樂藝術中最讓人畏懼的一環,但這並不是華格納所希望看到的。我們現在對這部作品的此類成見,都要怪後世學者、研究人妄加在其上的種種分析和過度神化的崇拜心態,但華格納生前曾說要看懂並欣賞這套歌劇,不需多,只要有健康的態度和一顆人性即可。

這部作品最讓人難解的,或許是在華格納透過這些原始的議題和角色設計,所希望突顯的人性和人生觀。而他的這一看法,或許也可以藉他一開始創作此聯作時的一段話來總結:「我希望赤裸裸的呈現出大自然的真相,展現出她最原始的對立面。整部作品的過程,就在表現出生命和真實世界裡的複雜性、多變性和不斷更新特質。」
  

在這套錄音中,前兩片是由海汀克在一九八零年代後期灌錄的指環聯作中精選出來的知名樂段。在第三片中,則是由Lain Duault以法文誦讀依Pierre Flinois所寫的指環導讀,並由David Selig擔任鋼琴彈奏,在導讀過程中彈奏出關鍵的引導動機和主題,以助聆聽,雖然台灣愛樂者不見得每位都能聽得懂這些法文,但聽到其中鋼琴的動機彈奏,再對照其中的樂段標示,也足以理解這部偉大作品的脈絡和組成細節了。
訂購須知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