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品味經典系列(Recommends)09
拉圖 指揮 愛樂管弦樂團、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
City of Birmingham Symphony Orchestra/Philharmonia Orchestra/Sir Simon Rattle
西貝流士一生共寫了七首交響曲,第一和第二號交響曲在風格上明顯受到柴可夫斯基的影響,在創作的當時,其實浪漫樂派已經走到一個盡頭,但是他卻延續這個勢微的傳統,找到了交響音樂在二十世紀最後的一絲氣息,第二號交響曲因此成為西貝流士最後一次採用國民樂派風格創作。之後他開始有了劇烈的改變,這時他開始重新思考古典樂派的風格和交響音樂的傳統,比普羅高菲夫和史特拉汶斯基更早預見新古典樂派的到來。他與馬勒在這段時間針對交響曲有許多的對話,不同於馬勒對於交響曲應該包羅萬象的理想,西貝流士開始探索交響曲的另一對立面。第五號則是較為外向、積極的一首交響曲,此曲的樂風回歸到他第一、二號交響曲的那種英雄式曲風,全曲正好在他50大壽的慶典之前完成,原本共有四個樂章,但後來他將第一和第二樂章濃縮,成為三樂章的交響曲。
丹麥作曲家尼爾森和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出生在同一年。這兩人都一樣以交響曲創作聞名於後世,將原本傳自德奧、在當時卻已勢微的交響音樂,銜接到北歐這個古典音樂的化外之地。他們兩人分別受到柴可夫斯基和布拉姆斯(尼爾森)交響曲的影響。但尼爾森的交響曲比西貝流士有更強的現代感,也更難以預測,尤其是在他最後三首交響曲中,更明顯地揭露他內心對於古希臘那種對於生在混亂人世中,渴求內心世界平靜的呼喊。尼爾森一生中共完成了六首交響曲,第四號「永恆不滅」成為北歐近代交響曲作品中,具有前瞻,而不為浪漫派所羈的代表作。此曲是1916年完成的創作,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其曲名永恆不滅指的是人類的生命力,表達的是對於人性的樂觀態度:相信生命力可以戰勝一切苦難。
這份錄音是拉圖在完全沒有為國際樂壇矚目之前所做的演出,其中的西貝流士第五號交響曲更是他簽入EMI後的第一份錄音,有人認為這份錄音正是他最輝煌的代表作。至於尼爾森的交響曲則是在三年後灌錄的,這兩份錄音,在當初發行時就是一起推出的,後來西貝流士第五的錄音又在今年的拉圖西貝流士交響曲全集中做為加收曲目。
【Track list】
1-3. 西貝流士: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
4. 尼爾森:潘神與席琳絲
5-8. 尼爾森:第四號交響曲「永恆不滅」